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风筝新闻
潍坊国际风筝会会徽的设计—潍坊工美风筝策划
更新时间: 2017-02-07 16:56:14 | 点击次数: 1480次 | 文章来源:

潍坊国际风筝会会徽的设计

    潍坊市书画研究院院长、高级工艺美术师孙立荣讲述“风筝会徽”的故事。他从1956年开始从事美术专业和工艺美术研究工作,是潍坊工艺美术研究所主要创始人之一、潍坊国际风筝会的主要发起人之一。

    谈起风筝与潍坊,86岁的孙老先生精神矍铄,言语条理,记忆毫厘不爽。

    1981年秋天,当时的轻工业部下发通知,次年4月在天津举行第一次全国风筝比赛。通知要求凡参赛的风筝,必须有国家注册的商标,否则不能参加评比。

    “这是个宣传潍坊的绝好机会,我们一定参加,也有能力取得好成绩!”孙立荣接到通知后,立即与潍坊工美设计人员研究,分析评比细则,对扎工、放飞、画工、糊工的核分标准提出了修改建议,很快得到了批准,正式定为风筝放飞评比标准(细则),成为国内第一个评比细则。至今一直沿用,只是根据风筝情况略有改正。

    “商标,当时是个新鲜的东西,只有产品、商品才有,风筝当时在很多人眼里还是一个玩具。”孙先生回忆说,“我们组织了很多工艺美术从业人员进行分析,想起了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写下的‘好将蝴蝶斗春归’的诗句,还有近代诗人裴兴川的《竹枝词》里写潍县人买卖风筝的‘双双蝴蝶鸢成行’的诗句,都以蝴蝶来摹状风筝。于是确定了潍坊风筝为‘蝴蝶牌’,并以此为商标。”

    “蝴蝶牌”商标的图案定为一只蝴蝶,由潍坊工美的设计人员王怀信设计完成后,孙立荣立即与本所的周洪刚去当时的商业部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注册手续。时隔半月就被批准了。1982年,就拿着这个批件参加了天津的风筝比赛。

    “这次比赛我们以微弱的差距负于东道主天津队,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绩。蝴蝶牌潍坊风筝从此有了知名度,得到了业内人士和爱好者的认可。”孙立荣先生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有些激动,“这就是最初的‘蝴蝶’商标,现在看来没有太多的艺术构思,很简单。开幕式上,仪仗队队员们高举着风筝商标,托起了潍坊人心里驾鸢腾飞的希望。”

    “1984年,潍坊决定举办第一届国际风筝会。我就想,潍坊风筝有蝴蝶牌商标,潍坊国际风筝会也应当有一个会徽。”孙立荣说。

    经过反复考虑,孙立荣和风筝协会的另外几位领导反复商量这个问题,都非常支持这一建议。“潍坊风筝的商标是蝴蝶,是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的,蝴蝶牌风筝已成为全国公认的品牌。蝴蝶与风筝,都是在鲜花盛开的大好时光里翱翔天空的,给人以向上、自由的美感。因此,我建议还是从蝴蝶上考虑设计一个国际风筝会会徽。”经过一番讨论,大家同意了这个意见。

    设计蝴蝶牌商标的王怀信又经过一番思考,集思广益,最终设计了一个直径一米大的圆形木盘,大红色的底子上面画了一个金色蝴蝶。风筝会开幕时,一个崭新的会徽挂在了主席台后墙的正中央。“风筝放飞队入场时,最前面的方队承托的彩色大蝴蝶,就是一个放大了的会徽。”孙立荣说。

    在首届风筝会中,受邀而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他就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原院长张一民。这位客人对会徽图案颇有想法。孙立荣老人笑着说道:“张一民临走前到工艺美术研究所向我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说这会徽不像蝴蝶,倒像个‘大蛾子’,并主动提出要为我们重新设计会徽。”

    半年以后,张一民再来潍坊时果然带来了新设计的风筝会会徽。“但是,这个会徽经过领导和风筝艺人看后,觉得与日本风协的风筝徽有点相似,不太满意。他虚心接受,又带回去另行设计。”孙立荣回忆说。

1985年春节过后,张一民又把重新设计的风筝会会徽送来。这一次的设计被大家一眼就相中。会徽设计呈现三层含义:一是会徽由繁体字“風”变形而来。自然界之“風”本身与风筝关系密切。二是会徽像一只“蝴蝶风筝”。“蝴蝶风筝”是潍坊传统风筝的重要代表作,且在会徽问世前,我市即以“蝴蝶”图形在国家工商总局将其注册为潍坊风筝商标。三是会徽的“五个圆”又有奥运五环的寓意。

放风筝也是一种体育健身运动,“五个圆”体现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和开放性、国际性,也是友谊、和平的象征。会徽的主色调为蓝白两色,标志着潍坊蓝天白云、宜居宜业的良好生态环境。整个会徽图形设计构思巧妙,简洁明快,易识易记,视觉冲力强,寓意吉祥丰富,体现了历史文化与现代时尚结合,地域特色和国际性结合,抽象与具象相结合,精致和谐与大气开放相结合。三十多年来,潍坊国际风筝会会徽成为宣传推介潍坊的一个重要标志,成为潍坊几代人的集体记忆,影响深远。

 

图文热点